requestId:68815db3df6e66.70651763.
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世界的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的瑤族研究中心包養在金秀”。
金秀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中部偏東地區的大瑤山主體山脈上,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是全國第一個瑤族自治縣。金秀縣總面積2518平方公里,轄3鎮7鄉77個行政村,總人口15.46萬人,其中瑤族占34.4%,包括盤瑤、茶山瑤、花藍瑤、山子瑤和坳瑤5個支系,是世界瑤族支系最多的縣份和瑤族主要聚居縣之一,瑤族文化、民俗風情保持得十分完整,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瑤都。
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金秀縣自2015年10月開展精準識包養別工作以來,經過動態調整、數據清洗等工作,2015年全縣在冊的“十三五”建檔立卡人口共9048戶32980人,貧困發生率為24.4%;貧困村28個包養,占全縣77個行政村總數的36.36%。2016年,全縣包養實現脫貧2735戶10599人,摘帽3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6.56%;2017年,全縣實現脫貧1639戶6355人,摘帽8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1.86%。進入2018年以來,全縣還有貧困村17個,貧困人口4674戶16026人。
201包養網8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將金秀縣列入全區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的計劃任務縣,這對金秀縣來說,既是一份信任、一種考驗,更是一項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關文件精神的要求,經過“二上二下一微調”工作,到2018年年底,金秀縣要實現13339貧困人口脫貧,完成計劃脫貧摘帽村14個,貧困發生率要從2017年的11.84%下降至1.988%。
“脫貧攻堅、金秀加油!”
2018年8月21日晚,世界瑤都、廣西金秀、瑤都廣場,人頭攢動、紅旗獵獵、歌聲嘹亮。金秀瑤族自治縣2018“鏖戰100天 決勝脫貧包養攻堅”誓師大行動成功舉行,由全縣十個鄉(鎮)和縣直機關組成十一支“脫貧攻堅先鋒隊”受旗領命出征,宣告著金秀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脫貧攻堅 誓師出征:向“硬骨頭”亮劍 向“壁壘”開炮
“我宣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誓與貧困作斗爭,誓與脫貧共榮辱,苦干實干,決戰決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今年實現金秀縣脫貧摘帽而努力奮斗!”這是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都廣場舉辦的2018“鏖戰100天 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行動上,中共來賓市委常委、金秀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韋德斌同志,在為該縣的十一個“脫貧攻堅先鋒隊”授旗后,率領全體脫貧攻堅先鋒隊員,向全縣15萬各級干部職工和各族人民群眾立下的錚錚誓言。
據金秀瑤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金秀縣縣長蘭向東介紹,金秀自實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包養網發展機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來賓市一系列扶貧政策措施,以精準脫貧攻堅為統攬,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動員全社會各界力量,努力構建精準扶貧大格局。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五場硬戰和“一對一”幫扶、金融扶貧等七大重點工作,金秀縣的貧困人口逐年減少,貧困戶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產業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蘭向東表示:“金秀的脫貧攻堅戰當前正處在重車爬坡、逆水行舟的關鍵點,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我們將舉全縣之力,向‘硬骨頭’亮劍、向‘壁壘’開炮,確保2018年按期完成全縣脫貧摘帽這一艱巨而又光榮的政治任務。全縣的廣大扶貧干部將全面進入沖刺階段和戰斗狀態,以敢拼敢搏的精神、決勝決戰的信心,鏖戰100天,決勝脫貧攻堅戰。”
為了切實打好打贏2018年的這場脫貧攻堅戰,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發揮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鼓舞全縣干部群眾的士氣,教育引導全縣廣大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共金秀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當晚的活動現場,對該縣2018年脫貧攻堅“十大脫貧致富光榮戶”、“十大創業致富帶頭人”、“十佳幫扶脫貧好干部”進行了隆重的表彰。
走下領獎包養網臺,剛剛受到表彰的“十佳幫扶脫貧好干部”,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羅香包養鄉工作分隊隊長余鳳琴告訴記者,在今后這100天的時間里,她還要幫助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雖然任務還很重,但是她完全有信心通過引導和幫助,讓這3戶貧困戶,從收入上全面超過國家規定的脫貧標準。
“十大創業致富帶頭人”,金秀鎮共和村共同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趙成品告訴記者,這兩年來他帶領著村上的56戶貧困戶,198人,依靠中草藥種植已經實現了脫貧。對于今后的工作,趙成品同樣可謂是信心滿滿:“今年我們村已經全部實現脫貧,下一步我們會再接再厲,計劃把中草藥的種植面積擴大到5000畝,讓全村的富裕之路越走越寬。”
扶貧路上 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
“五年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發出的莊重承諾。應該說,我們每一位奔走在扶貧一線的扶貧工作者們,都是我們踐行承諾的代表隊和實踐者。正是有了他們的艱辛付出,中國的這場扶貧戰役才能夠如此的無堅不摧。
8月22日中午,在金秀縣長垌鄉滴水村溶洞屯的一戶脫貧戶家中,我們見到了剛剛榮獲2018金秀縣“十大創業致富帶頭人”稱號的滴水村村黨總支部書記盧瓊燕。
據盧瓊燕介紹,滴水村溶洞屯距離金秀縣城39公里,處于金秀縣“蓮花山-圣堂山”精品旅游線路上。全村轄7個自然屯174戶766人,其中:貧困戶57戶,貧困人口219人,貧困發生率為28.59%。全村耕地面積660畝,經濟林16包養000多畝,群眾收入主要靠種植八角、杉樹及發展“農家樂”旅游接待等產業。
“‘黨建+旅游’是我們幫包養網助當地貧困戶實現脫貧的最主要的辦法之一。”據盧瓊燕介紹,近年來,滴水村積極實施“雙培”(把旅游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旅游優秀人才)工程,突出黨員創業帶富促產業發展,盧瓊燕和三個黨員一道,率先創辦了滴水農莊和滴水村黨員創業示范基地,把黨支部建在了旅游產業鏈上,推動了“黨建+旅游”的融合發展。依托地處金秀縣旅游核心線路及金包養平二級公路通村而過的有利條件,滴水村重點發展了民宿和農家樂旅游接待。目前,全村有民宿、農家樂7家,床位60多張。2017年,滴水村溶洞屯成功創建市級民宿旅游示范點。同時,針對每年2、3月份游客少的問題,村黨支部又積極發動群眾在滴水屯、新安屯連片種植了300多畝油菜花,并在游客前來觀賞油菜花的時節,組織群眾擺起“長桌包養宴”、沖起“白糍粑”等,搞起“農家”、“瑤家”特色旅游接待,帶動全村農業觀光旅游發展。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當問及盧瓊燕在這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有哪些感觸的時候,盧瓊燕是這樣告訴記者的:“帶領村民們干扶貧的這幾年,說實話真的感覺很累、有時候還會感覺包養到很委屈。累點、委包養網屈點其實真的也不算什么,但是有時候回想起來,覺得最對不住的就是家人和孩子,真的好想能夠多聽到幾次孩子叫包養我一聲媽媽。每天一大早,孩子還沒起床,我就已經出門了,而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多半都已經進入了夢鄉。但是看到身邊的這些村民們能一戶戶從貧困深處走了出來,這點累和委屈真的不算什么。既然我們當初選擇了做一名基層扶貧工作者,我們就會無怨無悔地干下去,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
因地制宜 創新創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在金秀縣最南端的羅香鄉龍坪村,記者見到了村委會主任陳清飛,他告訴記者,實施產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是該村幫扶農戶脫貧的主要手段。該村目前還剩下的8戶貧困戶共37人,將很快完成集中安置。
當談到如何才能讓這些世世代代居住的大山深處的瑤族老鄉,搬遷出來后能讓他們真正實現脫貧?陳清飛指著村委會辦公室墻面上掛著的一塊寫著“自治區級生態村”的獎包養網牌告訴記者,答案其實都在這上面。
金秀,地處大瑤山的主體山脈之上,生態資源極其豐富。“自然生態”是金秀瑤族自治縣近年來全力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金秀全縣的森林面積有329.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4.21%,擁有大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珠江流域防護林源頭示范縣、中國八角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廣西最大的國家級水包養源林區、廣西最大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植物寶庫,同時也是廣西最大的天然藥用植物園。
據陳清飛介紹,借助大瑤山豐富的自然資源,龍坪村目前重點圍繞當地獨具特色的中草藥種植、甜茶種植、魚塘養殖等幾個項目進行開發,以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我們為每個農戶免費發放甜茶樹種,同時邀請廣西生態學院的專家來指導大家開展生產。我們利用山上的山泉,包養網指導農戶們開挖魚塘,魚苗由鄉里免費提供,開展泉水魚的養殖。我們現在的泉水魚每年的產量能有上萬斤,飼養周期充足的話,每條魚能有20多斤重,很多北方的客人都會慕名而來,一條大魚就都能賣到上千元,大家現在的干勁可高了!”
“山里的甜茶和竹筍也都是非常緊俏的農產包養網品,以往因為沒有技術做支撐,我們的產品大多只是經過一點初加工就賣給來收購的老板了,價格很便宜。現在,我們通過鼓勵返鄉創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從我們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學生,開始回到家鄉,用他們從大城市里學到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村民一起共同致富。”陳清飛一邊介紹著村里的脫貧故事,一邊引領著記者來到了其中的一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陳秋的公司。
1988年出生的陳秋,是土生土長的羅香鄉龍坪村古潭屯人。2013年從桂林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后,在廣州和珠海兩地輾轉工作了四年;其間從事過室內設計、餐飲招商、皮具生產等工作。2017年5月,秉承著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加快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步伐、創造價值服務家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理念,陳秋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并于2017年6月19日注冊成立了《金秀瑤族自治縣溢然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注冊了自己公司的商標和商品條形碼,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商城,同時還確定了把家鄉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的發展目標。
“竹筍是我們山里的寶貝,市場需求非常巨大。我們公司目前正在自主開發生態竹筍干這一個特色農產品,我們將把生態竹筍干打造成公司的核心產品,并爭取在后期把竹筍干做成廣大消費者可直接食用的鮮包養網筍食品。與此同時,公司還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開發其它無公害農產品,例如靈芝、香菇、木耳、大瑤山茶葉等等。未來的一至兩年,我們規劃創辦一個規模600平米以上,年產值在400萬以上的農產品深加工中心,將現有的資源利益最大化,力爭在五年內完成基礎性的生產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把家鄉的農特優產品銷往全國包養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并最終通過出口,把我們大瑤山的珍惜生態農優產品銷往世界各地。”談起公司未來的發展,陳秋的目光中充滿了堅毅和自信。
陳秋最后告訴記者說:“我是大瑤山的兒子,是這里的青山綠水養育了我,包養也養育了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瑤家人。當年包養網,通過勤奮學習,我從這大山深處走了出去,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也看到了現代都市人對原生態包養網資源越來越大的渴望,所以我又回來了。現在的農村政策這么好,我們的家鄉又有這么多寶貴的生態資源,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大瑤山變成我們瑤家人真正的金山銀山!”
旅游扶貧 產業聯動:金秀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金秀縣的旅游扶貧現狀,記者又來到了距離金秀縣城16公里長垌鄉平道村古占屯進行實地采訪。我們首先來到了搬遷戶李玉的家中。這是一個當地的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見到記者以及同行的縣鄉扶貧干部,李玉的臉上灑滿了幸福。寬敞明亮的移民新居就坐落在金平二級路沿線,處于“蓮花山-圣堂山”精品旅游線路上,與被住建部和國家旅發委評為中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的古占屯咫尺相連。李玉的家中共有4口人,搬遷出來前,都擠在瑤山深處一座破舊的土樓里,是村里典型的貧苦戶。而今,不光是住房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還依靠種植砂糖橘和甜茶,再加上參與鄉村旅游和鄉里組織的就業務工等形式,使得李玉的一家很快脫掉了貧困的帽子。
據平道村古占屯第一書記葉琦介紹,古占屯處于金秀縣“蓮花山-圣堂山”精品旅游線路上,是一個山子瑤聚居村寨。全屯有58戶220人,其中:貧困戶12戶59人。該屯2013年被評為廣西特色旅游名村, 2014年被評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2015被住建部和國家旅發委評為中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古占民俗村還被列入包養網世界旅游組織扶貧點。
在古占民俗村,上刀山、過火海、踏犁頭等民族風情表演,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目前,全屯農家樂有9家共60多張床位,其中:星級農家樂6家,在建的民宿有盤王生態園等50多張床位。全屯群眾利用重大節日、節慶活動等擺起“長桌宴”接待旅游團體。據2017年統計,古占屯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9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00多萬元。
正是依托了當地良好的旅游資源優勢,古占屯通過著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大力發展特色民宿和鄉村旅游,使得古占屯的貧困戶在開展實施旅游扶貧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快速脫貧致富,一個集吃、住、購物、休閑娛樂和體驗瑤族風情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名村已逐漸展現出它的勃勃生機。
據中共金秀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羅珊介紹,近年來,金秀縣始終致力于大力發展旅游業,堅持把旅游發展作為金秀經濟騰飛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大旅游格局,重點打造了“自然生態”“瑤族文化”“長壽養生”三大品牌,利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示范縣等重大機遇,將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和旅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綠水青山之中、藍天白云之下”的全域旅游。目前,金秀縣已經擁有5個國家4A級景區和3個國家3A級景區,同時擁有3家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18家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鄉村旅游區,全縣各類旅游企事業達63家,擁有四星級、五星級賓館各一家。
2018年,金秀縣通過積極開展旅游宣傳推介,成功舉辦了“世界瑤都 大美金秀2018年金秀縣圣堂山杜鵑花旅游文化節”,并榮獲“中國最美縣域”稱號。2018年第一、二季度,金秀縣的游客滿意度在全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中分別排名第二位和第一位。上半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86.44萬人次,同比增長36.28%,旅游總消費23.65億元,同比增長38.99%。
羅珊表示,在今包養網后的100天扶貧攻堅戰中,金秀縣將會進一步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借助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態資源優勢,加快航空旅游休閑項目、蓮花山景區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快民宿旅游發展,重點包養網打造“2+4”民宿旅游示范點,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完善平孟等5個旅游扶貧村及巴勒等4個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金秀縣還將進一步加快民宿旅游的提質升級,大力開展旅游宣傳推介和旅游招商引資,繼續策劃鄉村旅游區業態活動,以吸引更多客商和游客前來金秀開展經商、旅游、消費,不斷提高金秀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旅游市場的競爭力。
正如金秀這座美麗山城的名字一樣,在桂中東部這片寧靜秀美的大瑤山深處,其實埋藏著數不勝數的金山銀山,正等待著金秀人去開墾和挖掘。相信有了金秀全縣上下的眾志成城,有了金秀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帶動,再加上其他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和產業聯動,100天之后,包養當我們再次有機會踏上這片美麗的瑤鄉的時候,看到的將會是一座更加充滿活力和生機的金秀。
脫貧摘帽僅僅只是金秀人闊步前行的又一個起包養網點,讓金秀從此真正踏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才是金秀人永遠不變的信心和期盼。
脫貧攻堅、金秀加油!
(中國網 王祖能 單騎 通訊員 陳海清 沈李東/文 攝/單騎)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